在香港体坛,贝钧奇几乎是个无人不知的名字,柔道、健美、体操、泰拳、足球、篮球等项目,他都曾经或正在担任总会首长。6月底当选香港足总主席,贝钧奇将带领这个香港体坛唯一有职业联赛的项目前进,投身球圈半个世纪,见证过香港足坛辉煌与低潮,他接受大公报独家专访时表示,球圈人士要珍惜当下投资者踊跃的机遇、不应感到悲观。\大公报记者李恒基(文、图)&
「目前不能让香港足运再衰退,然后再努力将它慢慢推前中网体坛oubili.com。」受访当天,贝钧奇这样说道。
之所以说出这样的一句话,全因为年幼时随家人移居香港的他,于上世纪60年代已入场观看香港足球联赛,不论是当「拥南趸」时为黄志强、莫振华、刘建中、何祥友等名将欢呼,还是入读汉华中学后转捧愉园,贝钧奇见证过香港球圈获誉为「亚洲足球王国」的年代,甚至在1968年公民体育会加入足总丙组联赛后,身为会员的他自此涉足球圈。
五十年球圈工作经验
「那年我只有17岁,在公民足球队就帮忙做杂务,拿着汽油桶去装水、运送球衣,随球队走遍港九球场征战。」贝钧奇直言谈本地足运,自己实在够资格:「我是60年球迷、也有50年球圈工作经验。」
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,贝钧奇因为忙于为事业打拼,到生意稳定下来,他也重燃推动体育事业的热情,尤其是参与足球界事务。2001年获选足总董事至今已18年,此前担任副主席的他在6月底当选主席,成为香港足运的掌舵人。
贝钧奇说︰「香港球市未至于悲观到要收摊或没希望。」2001年,足总由执委制转行董事制,那时才是球市低潮,千禧年后的一段日子,香港联赛试过只有7队角逐,当中更有业余队。「你可以想像球市是何等低迷,比赛的竞争性、可观性都低,令人感到职业足球名存实亡。」这段日子,见证过上世纪70年代球市兴旺、张子岱年薪足以购入联邦新楼两个单位的贝钧奇,感受更深。
「很多人认为港超入座率没提高,甚至下跌,球市不见得好,但其实有积极的一面。」贝钧奇表示,冠忠巴士持续投入资源予南区、理文给球员良好待遇并定下青训目标,富力R&F甚至给球员开出高薪,投资者当下的热情,其实是球市复兴的机遇。「多热心人士投资,球员就要拼搏、踢出表现,即使输波都值得赞,这样竞赛气氛才会提高。大家要珍惜当下的机遇,错过就再没有。」
内地球队助兴旺球市
富力此前南下参赛更在内地球员注册名额上享豁免权、并将主场设在内地,贝钧奇理解球迷倾向支持本地球队,但亦希望外界目光放远。「过往有些内地球队来港参赛,但营运并不理想,甚至可谓球坛的悲哀,但富力财政健全,对球市、球员都有利,关键是如何改变外界想法,70年代也有英资企业组队参赛,为何内地资本就不能呢?能令球市兴旺就不是坏事。」
说到底,一切仍要依赖球员争气,贝钧奇认同球圈有不少入籍兵而且年纪偏大,土生土长的球员尚未全面接班,培育下一代球员仍是首要任务:「大家都想有归属感,代表队不能全部都是入籍球员。其实,港足在近两届省港杯起用年轻人,有出色表现兼捧杯,大家已看到曙光。港超球队之中,南区、杰志都不乏年轻人,我希望有更多新人涌现,在超联争到位置,从而组成年轻、强大的港足。」
将近半个世纪前,贝钧奇还只是个廿岁出头的年轻人,在小学任教师,而为了拓阔视野以及因为对电子通讯技术的兴趣,毅然成为海员并于远洋轮上任职电报生。当今的香港足球迷爱组团到欧洲观看顶尖比赛,而贝钧奇早就在70年代初因「行船」而足迹遍及欧、美、非,热爱足球的他更把握每次上岸机会观看球赛,不论是激情满载的巴甲赛事、70年代的利物浦,甚至是非洲不知名球队的比赛,贝钧奇都在现场体验过。(右方三图均为受访者提供)
贝钧奇当海员的经历,在辑录其文章的书籍《航海散记》及《人在旅途──海员看世界》都有所记载,而即使相隔近半个世纪,这些回忆对他来说仍是历久常新。「电报生的工作,算是船上岗位中比较清闲的。」中六毕业后原本当小学教师的他,有着环游世界以增广见闻的目标,因此选择了转当海员,更每到一地都尝试到球场睇波。「举例说,我行船到巴西南部的阿雷格里港后,都有去看球赛,记得球场可以容纳10万人(河岸球场),而在比赛前球场外还有各式表演,好像一个足球嘉年华会,非常有趣。」
现场观赛成「红军迷」
他说,在巴西游历时到过大大小小的球场,豪门球队山度士的比赛以至一些小型的地区赛事,他都到场欣赏。「都几大『波瘾』,说到走遍世界各地去看足球比赛,我都算香港人之中较早这样做的一批。」贝钧奇笑言,在足球王国巴西见识到人们对这运动的疯狂,即使是不知名球队之间对赛,球迷时有冲突:「有些球场看台围着铁丝网,与草地隔了一条坑道,这些设施就是因为主办方担忧球迷冲入去而存在,相比之下,往时花墟场只见球迷对骂,算是比较文明了。」
贝钧奇是一名「红军迷」,他与利物浦结缘于45年前随远洋轮到了当地之时。「船到利物浦,我当然要去睇波,人生第一次现场看英甲(当时的最顶级联赛)就是利物浦对纽卡素,我与同伴千方百计透过经纪找到门票,还记得当日全场爆满,好的座位都留给季票持有人了,我们只好站着看(当时英甲赛事仍设有站票,大约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才基于安全原因撤销)。」当年,利物浦有基文斯(英格兰国脚门将)、奇云基瑾(英格兰国脚前锋,后来两获欧洲足球先生殊荣)等球星在阵,贝钧奇自该次观战后就迷上「红军」了。